非要來惹中方?立陶宛驅逐中國外交官后,新總理再對華出手
據界面新聞報道,近日,立陶宛外交部在毫無理由的情況下,宣布將中國駐立代辦處有關外交人員列為“不受歡迎的人”,要求限期離境。中方對此粗暴挑釁行徑表示強烈譴責和堅決反對。眾所周知,立方在涉臺問題上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,背棄兩國建交公報中所作政治承諾,導致中立關系陷入嚴重困難。中立關系降級3年來,立方反而變本加厲,一再破壞雙邊關系。中方要求立方立即停止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,停止為中立關系制造困難。中方保留對立方采取反制措施的權利。
據悉,立陶宛外交部近日突然宣布,以違背所謂的“立陶宛法律”為由,將中國駐立陶宛臨時代辦3名外交人員列為不受歡迎人員,要求限期離境。立陶宛外交部未說明詳細情況,只是聲稱3名中方工作人員不具備立陶宛政府的身份認定,要求在一周之內離開立陶宛境內。立陶宛議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莫圖扎斯向媒體表示,對相關中方人員的驅離并非基于間諜指控,而是所謂程序問題,因相關人員身份認證已失效,而外交人員必須具備所在國的身份認證。
帕盧茨卡斯(資料圖)
立陶宛方面這樣的理由自然無法說服我們,隨后,我國外交部發言人立刻予以回應,要求立方立即停止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。這些話本身就是在警告立陶宛不要玩火,繼續這樣下去,最終受傷最嚴重的肯定還是立陶宛。但很明顯帕盧茨卡斯并沒有聽懂這些話,一直在顧左右而言他。在立陶宛沒有做出任何實際行動的情況下,帕盧茨卡斯卻高調宣布要恢復中立關系,難不成不準備糾正涉臺政策,就想恢復中立關系,那置一中原則于何處?讓其他國家跟著立陶宛有樣學樣嗎?
立陶宛與中國的關系,本不該如此波折。曾經,兩國之間有著正常的經濟合作與交流,然而,這一切都在2020年立陶宛允許設立臺灣“代表處”后急轉直下。這一錯誤行徑,嚴重違反了一個中國原則,觸碰了中國的核心利益,中方果斷采取了一系列降級外交關系的措施,立陶宛的商品也因此失去了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。據相關數據顯示,截至2024年,立陶宛的失業人數已接近10萬,中小型企業關停的數量超過15000家,其經濟遭到了沉重打擊。
立陶宛(資料圖)
回顧去年10月,帕盧茨卡斯在上任前曾明確表示,立陶宛新政府將在他的領導下尋求與中國恢復全面的外交關系。這一表態不僅受到了立陶宛國內“反華”勢力的強烈反對,中方也對此持謹慎態度,并未給出直接回應。僅僅不到一個月的時間,帕盧茨卡斯的態度就發生了明顯變化。不久前,他表示雖然對中立關系的恢復持開放態度,但立陶宛不會“不計代價”來修復對華關系,更不會改變與臺灣地區的所謂“貿易聯系”。
立陶宛這一系列操作,背后的原因其實并不復雜。一方面,它想在中美之間“投機取巧”。帕盧茨卡斯之前的表態就是“投石問路”,想看看中方會不會讓步,要是中方不讓步,還能從臺當局那里撈點好處。另一方面,是想給即將上臺的特朗普納“投名狀”。特朗普要求歐洲追隨美國圍堵中國,立陶宛抱緊美國大腿,想靠對華強硬來換取美國支持。此外,立陶宛還覺得有歐盟兜底。帕盧茨卡斯認為中歐關系面臨挑戰,歐盟會保護自身市場,抗拒中國商品和服務,所以立陶宛就有恃無恐。
特朗普(資料圖)
立陶宛還抱著一種僥幸心理,認為不管做了多大的錯事,都有歐盟兜底。帕盧茨卡斯就挑明了稱,中立關系建立在中歐關系的基礎上,中歐關系正在面臨挑戰,包括俄烏沖突的影響以及中歐經貿摩擦等等,這些將促使歐盟保護自身市場,抗拒來自中國的商品和服務。潛臺詞就是,既然歐盟要與中國斗到底,那么立陶宛就更加不會懼怕了。
立陶宛在和中國之間的外交關系上頻繁的跳出來彰顯自己的存在感,無非是為了給超級大國美國看的。這個歐洲微型國家希望通過這樣的做法獲得超級大國的認可,從而為自己獲得更多的利益。從這個角度上來說,立陶宛的做法就是典型的在討好美國人。
普京(資料圖)
可能有人感到奇怪,立陶宛只是一個小國,此前與中國往來不多,也素無恩怨,為什么會來挑釁中國?這個其實和俄羅斯有很大關系。作為最早從蘇聯獨立出來的國家之一,立陶宛對于繼承了蘇聯衣缽的俄羅斯一直處于敵視態度,外交上完全倒向以美國為首的西方,相繼加入北約和歐盟,一味奉行“逢俄必反”的策略,成為西方打壓、挑釁俄羅斯的馬前卒。而隨著近幾年中俄合作加深,立陶宛自然而然逐漸對中國充滿了敵意,加之彼時美國與臺灣當局的煽風點火,最終發展成現在這個局面。
在立陶宛與中國關系持續緊張的同時,其對俄羅斯的態度也毫不友善,新任總理帕盧茨卡斯上任后迅速宣布,立陶宛將徹底切斷與俄羅斯的一切合作。立陶宛對俄羅斯的強硬態度并非孤立的政策行為,而是與其對華政策密切相關,帕盧茨卡斯及其政府高層在多次公開場合中,將中俄合作定義為“重大安全威脅”。立陶宛試圖通過激化中俄矛盾來博取西方的更多支持,但這種策略一旦出現失誤,可能會讓其付出更加慘重的代價。
中歐班列(資料圖)
立陶宛在對華關系上的反復無常,令人感到荒謬,仿佛一個不成熟的熊孩子一般。將兩國關系當成兒戲,想一出是一處,也讓其自身在國際舞臺上的形象大打折扣。一個國家的外交政策應該建立在相互尊重、平等互利的基礎之上,而不是為了一時的利益或者某些勢力,說變就變。立陶宛若真想與中國恢復友好關系,就必須拿出誠意,立馬糾正“臺灣問題”上的錯誤。
中國是一個大國,當然也不會隨意報復小國,但如果相關國家不尊重中國,也不尊重中國的核心利益,中國當然有足夠的手腕與手段教訓相關國家。作為全球負責任的大國,中國想要構建政治經濟新秩序,盡管盡管努力倡導“公平、公正、公開、透明”的世界秩序,但對調皮搗蛋甚至故意搗鬼的國家,中國也會保留制裁的權利,正所謂不成規矩不成方圓。
轉載原創文章請注明,轉載自山東天桓計量檢測有限公司,原文地址:http://www.djshp.com/post/32399.html